華嚴寺命運續:專家初步決定原址保護
早前報道:http://img.wmxa.cn/a/201111/10303.html
作為佛教華嚴宗祖庭——華嚴寺,近日因為滑坡,寺內兩座千年古塔處境危險。昨日,長安區邀請專家“會診”,初步確定原址保護。
多次滑坡 五座佛塔僅存兩座
華嚴寺位于長安區少陵塬半坡,是唐代長安城南樊川八大寺之一,是中國佛教華嚴宗的祖庭。華嚴寺是一座典型的洞窟寺院,從初建到以后數百年間,均無高大建筑,鑿塬為窟,以安置佛像與僧眾。
華嚴寺原有華嚴初祖杜順塔、二祖智儼塔、三祖賢首塔、四祖澄觀塔、五祖圭峰塔。因寺院處于少陵塬邊緣滑坡地帶,歷史上多次滑坡,尤其是清乾隆年間少陵塬發生崩塌,主體建筑基本被毀,使五座佛塔僅存兩座,即杜順塔和澄觀塔。
1956年,始建于唐代的這兩座塔,被陜西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2006年,杜順塔(大塔)被國務院批準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連日陰雨 華嚴寺僅1/3相對安全
昨日一大早,專家們前往位于半山腰上華嚴寺進行實地考察。
華嚴寺呈長方形,位于半山腰上。南北短,東西長。目前,華嚴寺南北都已經面臨著危險,多處懸掛了“危險請勿靠近”的紅色警戒線。記者估算了一下,整個華嚴寺只剩約1/3的中間地帶相對安全。
因為華嚴寺處于滑坡地帶,近年來雨水沖刷侵蝕,導致塔周邊坡發生坍塌,直接威脅到華嚴寺塔的安全。特別是今年5月份以來,西安遭遇50年一遇的陰雨,邊坡滑塌的情況更為嚴重。
不僅寺內客堂、華嚴三圣殿、主房等多處建筑被塌方掉落的土方塌毀。僅存的兩座舍利塔:杜順塔(杜順大師舍利塔)和澄觀塔(澄觀大師舍利塔),也處于十分危險的境地。全國重點保護文物——杜順塔的塔基已在近期的塌方中部分裸露,離古塔1米左右的地面上出現裂縫。寺院內的其他房屋也在滑坡中遭到不同程度的損壞。
據了解,自2003年以來,長安區政府安排專項資金,對華嚴寺雙塔實施了塔體、塔基加固維修,塔周排水等工程,并委托專業部門對雙塔進行了沉降、傾斜觀測。
因此,如何對這兩座千年古塔采取更有效的措施,讓它們能夠繼續保存下去,不要重蹈另外三座塔因為滑坡已消失的覆轍,成為關注熱點。
專家觀點 塔身相對穩定雙塔暫不“搬家”
昨日,長安區召開華嚴寺塔保護工作專家研討會,邀請國家文物局、國土局及省內有關專家為華嚴寺“把脈會診”,并決定對華嚴寺兩座塔進行原址保護。
華嚴寺雙塔的安全威脅主要是滑坡問題,專業性較強,長安區政府安排國土資源主管部門牽頭,其他相關部門積極配合,做好該處的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為了長久保護華嚴寺雙塔,之前長安區宗教(文物)局制定了初步方案上報西安市有關部門。當時初步意向兩個方案,一個是原址就地保護,在專家制定好保護方案后,將由國土部門對于滑塌部位進行治理,二是對華嚴寺進行整體搬遷保護。
原址保護和整體搬遷哪個更有利?昨日,由國家文物局、國土局有關專家和陜西省有關專家以及規劃、宗教、文物、國土部門領導、佛教界人士到現場考察,以明確下一步的具體保護方案。
最終根據專家討論意見,初步選擇了原址保護。理由是塔體本身相對穩定,塔體下面塬坡地質結構相對穩定,長安區將按照專家意見,盡快委托專業部門編制相應保護規范和方案,建設整體的排水系統,對塔和塬體進行全面監測,整治周邊環境,減少人為對自然環境的破壞,報相關部門審定后實施,以確保華嚴寺兩座塔的安全。
網友關注:
網友“大學制導”:希望政府盡快開展對華嚴寺雙塔的維護。
網友“牛冠軍” :上千年的歷史,不能斷送在今朝。
網友“帶著上帝流浪去” :保護刻不容緩!這不僅是對古塔,還有那些正在面臨毀滅、消失的古跡。
網友“藝眼萬年”:文物部門要給力啊。
本文原載于兵馬俑在線(www.matthewmidgley.com),轉載請保留本鏈接,敬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