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走特色生態文明發展之路 美麗陜西正起航
PM2.5、霧霾天氣、渭河治理……環保,越來越成為全社會共同關注的熱點話題。黨的十八大把環境保護作為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措施,提出建設美麗中國的目標和尊重、順應、保護自然的生態文明理念。地處西北的陜西省,把生態美作為建設幸福美好新陜西的主要目標之一,要求堅持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綠色發展理念。那么,陜西省如何走出一條具有陜西特色的生態文明發展之路呢?
確保環保投入到位
近年來,陜西省一直把環境保護,作為經濟增長、結構調整和民生改善的匯聚點和主抓手,積極融入經濟社會發展主戰場和大舞臺。在構建區域、產業、企業,大、中、小不同層次的循環經濟體系中,形成互利共生關系,在獲得經濟效益的同時贏得環境效益。在2月27日召開的陜西全省環保工作會議上,張道宏副省長指出,一方政府保一方平安,就應保一方生態環保,保一片藍天、一江清水、一方凈土,這是各級政府應盡的責任。各級政府要切實把環保工作列入重要議事日程,要下大力氣分析研究當地的發展思路、經濟結構、工業布局、環境容量、減排指標等重大問題及相互間的制約和促進關系,制定切實有效的應對舉措,推動經濟與環境高度融合。
各級政府主要領導作為環境保護工作的第一責任人,要經常聽取環境保護工作匯報,尊重環境保護工作意見,支持環保部門放開手腳、大膽工作。分管領導要全面負責,具體組織,認真解決環保工作中出現的重大問題,特別是對涉及部門多、影響范圍廣、攻堅難度大的工作,如污染減排、綜合整治、專項行動、重點工程等,要親自部署,親自協調,確保各項保障措施落實到位。當前,污染減排工程、渭河污染治理三年行動、城市大氣污染綜合整治、農村環保示范工程已進入了攻堅階段,必須保證投入到位。要加強對環境保護的宣傳教育,依靠全社會的支持,共同做好環境保護工作。陜西既有加快發展的使命,又承擔著生態保護的重任。需要各級黨政領導牢固樹立綠色發展理念,需要企業認真履行環保主體責任,需要呼喚社會公眾的環保意識。要把各市區環保工作的開展情況、治污任務完成情況、環境質量改善情況及時在省內主要媒體發布,從而動員全社會重視、理解、支持、參與環境保護事業。必須把環境宣傳教育和公眾環境意識的提高作為基礎工作來抓,加快推進環境宣傳教育的社會化進程。繼續強化環保新聞輿論引導,抓好社會各階層的環保宣傳教育,積極開展多種形式的綠色創建活動,引導公眾樹立低碳消費和綠色消費理念,弘揚生態文化,建設生態文明,推動綠色發展。
三大區域聯防聯控
當前,陜西正處于拐彎超車、大有作為和快速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期,環保工作面臨難得機遇和嚴峻挑戰。今年陜西環保工作將以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為引領,以解決影響科學發展和損害群眾健康的突出環境問題為主線,堅持在發展中保護、在保護中發展,圍繞“削減總量、改善質量、防范風險”,繼續全力實施“12345工程”,即持續改善環境質量,確保渭河和漢丹江出境水質達標,開展三大區域污染聯防聯控(關中大氣聯防聯控、陜北資源轉化與開發的聯防聯控、陜南水質保護聯防聯控),完成二氧化硫、化學需氧量、氨氮、氮氧化物四項減排目標,徹底改變“廢水靠看、廢氣靠聞、噪聲靠聽”的問題,實現污染減排、城市大氣環境質量改善、河流污染治理、農村環境保護、重金屬污染防治五個突破,全面建設美麗陜西。
本文原載于兵馬俑在線(www.matthewmidgley.com),轉載請保留本鏈接,敬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