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而不休的文化專干
在鳳翔縣南指揮鎮白家凹村,有一個遠近聞名的西府曲子演藝班,今年72歲的村民趙權,就是這個演藝班的“班長”。
從10歲跟隨父親學習唱曲起,趙權就與西府曲子結下不解之緣。無論是在鎮上做文化專干,還是退休后做專職“班長”,整天曲不離口的趙權用他的歌喉,將西府曲子教給了新傳人,唱出了一片天。
唱作變創作古調填新詞
趙權出身于曲藝世家,是白家凹村西府曲子演藝班的第四代傳人,從小耳濡目染,使他對西府曲子有了割舍不斷的情結。因為有些文藝“底子”,1981年,趙權當上了南指揮鄉的文化專干,負責全鄉的文化、曲藝、歌舞、民間工藝等工作。
在當文化專干的日子里,趙權抓住一切可以利用的機會,將西府曲子這種古老藝術發揚光大。1988年,省上對各縣、鎮的文化站干部進行考核,組織了一次文藝比賽,趙權就瞅準了這個機會!拔抑鲃拥娇h文化館報名,要求參加這次比賽!壁w權回憶道,為了拿個好名次,他專門創作了三弦彈唱《賭博把人害扎咧》。因為形式新穎,內容深刻,趙權的作品在比賽中獲得了獨唱類一等獎。
這次獲獎,拉開了趙權“創作生涯”的序幕。趙權先后創作了15首曲子,在他的作品中,既有支持鳳翔縣創建全國衛生縣城的《贊創衛》、感恩黨的好政策的《民生工程惠萬家》,也有風趣幽默、通俗易懂,展示美好新生活的《四個老婆夸鳳翔》《臺胞回故鄉》等。趙權說,西府曲子雖是老藝術,但也要與時俱進,而這些古調填上新詞的西府曲子,深受當地農民的喜愛和歡迎,成為白家凹曲子演藝班的“經典曲目”。
開班收徒弟傳承西府曲
2001年,趙權從鎮文化專干的位子上退了下來,但他卻退而不休,將全部時間和精力投入到他最喜愛的西府曲子的演唱和創作中。然而,由于曲子演藝市場萎縮,愿意聽曲子、唱曲子的人越來越少!拔鞲咏^不能在我手里失傳!”帶著這個信念,退休后的趙權在村上開班收徒,每周定期傳習授藝,誓要將西府曲子傳承下去。趙權帶徒弟從不收費,為給曲子班添置“家當”,他從不吝惜自己的腰包,每年都要為這個事情拿出幾百元錢——雖然幾百元對有些人來說并不多,可是對于像趙權這樣一個靠種地、唱曲維持生活的普通農民來說,也是一筆不小的支出。
當時,由于西府曲子沒有樂譜,教曲子全靠趙權一遍一遍地教,但徒弟們的資質不同,這種教法不但費時,效果也不好。于是,他根據學徒學唱的程度,采取分級教唱和單個教唱、互教互唱、錄音教唱等多種辦法,傳授西府曲子。
除此之外,趙權還利用農閑時節進行排練,增強徒弟們的演出能力,宋圓圓、馮葉子就是在趙權的傾囊教授下,憑借趙權創作的《當個好學生》在鳳翔縣第三屆西府曲子大賽中獲得一等獎。到目前,趙權已培養能演、能唱的演員9人、樂手5人,白家凹曲藝班也傳到了第六代。
帶領曲子班唱出一片天
3月19日(農歷二月初八),臨近白家凹村的頁渠村過廟會,趙權的曲子班被邀請過去唱曲。別看曲子班的演出場地簡陋,但吹、拉、彈、唱、演一應俱全,十分專業。上午10點整,曲子演唱正式開始,熟悉的旋律一響起,便吸引了眾多村民,大家提著凳子,坐在臺前認真觀看,一曲罷了立刻引來陣陣掌聲。
曲子班的演員中,趙素霞、趙玉霞姐妹倆稱得上“臺柱子”,她倆親身經歷了白家凹曲子班的發展歷程!扒影嗦忻,我們出去表演的機會多了,自己也開了眼界!壁w素霞說,以前自己就和其他農村婦女一樣,整天圍著田地、鍋臺和孩子轉,閑下來就走門串戶拉家常。趙權的曲子教學班辦起來后,她閑暇時間就跟著學了起來,沒想到現在唱曲子成了她的“事業”。十幾年來,趙素霞、趙玉霞姐妹倆跟著曲子班,走出寶雞,在西安、天水等地進行表演,還上過央視、鳳凰衛視等多家媒體。
2008年,西府曲子被確定為省級非遺項目,趙權也多了一個響當當的名號——“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西府曲子項目傳承人”。每年省上都會給非遺傳承人發四千元補助金,而趙權卻把錢全部用在了收教徒弟和置辦樂器、服裝等上面。
作為傳承人,趙權肩上的擔子更重了,他更加深刻地認識到西府曲子傳承的艱巨。他告訴記者,西府曲子要發展,就必須不斷提高自身演出水平、創新水平,擴大演出人員規模,同時也與政府的扶持和助推力量密切相關。他希望通過自己以及政府部門的努力,能精心排幾出體現曲子悠揚、耐人尋味的經典曲目,成為寶雞文化旅游產業中的金字招牌,讓西府曲子這個傳承千年的民俗文化,借助寶雞發展文化旅游產業的東風興盛起來。
本文原載于兵馬俑在線(www.matthewmidgley.com),轉載請保留本鏈接,敬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