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安區創建全國文明城市提升全民文明素質
一座城市的文明程度,決定著一座城市的高度形象,長安這座有著燦爛文明的城區,今天,又吹響了創建全國文明城市的進軍號角。如今的長安區,經濟社會穩健發展,政務環境廉潔高效,法治環境民主公正,市場環境公平誠信,人文環境和社會環境健康向上,透過城市的每一扇窗口,每一句標語,每一次活動,每一張笑臉,您都可以從中看到這座城市美不勝收的文明風景。
突出重點 構筑精神新高地
“富強、民主、文明、和諧;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愛國、敬業、誠信、友善”,這24個字如今在長安街頭巷尾舉頭可見,隨著長安區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工作的深入推進,“講文明樹新風”的文明公益廣告成為最顯眼的城市風景線。從華美十字出發,沿西部大道直抵子午大道,再折而駛上西長安街,14條主干道2389個燈箱公益廣告如迎風彩旗一路招展,西長安街、府東一路等15個工地7033平方米建筑工地圍擋,47個公交港灣廣告牌成為了向市民進行“中國夢”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宣傳的重要陣地。同時,長安區以黨員干部、青少年學生為重點,通過長安電視臺每日滾播出的公益廣告、長安開發期期刊載的專題宣傳和22塊大型戶外立柱廣告,11塊LED顯示屏,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家喻戶曉、入腦入心。
文明行動 提升環境惠民生
創建始于行,文明在于引。在創建活動中,長安區以行動為引領,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形象,營造良好的創建環境,讓全區百姓得到實惠。
西安地鐵2號線在長安區的3個站口周邊,一直有不少非法運營的“黑車”、“摩的”盤踞,阻礙交通出行,帶來許多安全隱患。在了解到這一民意后,長安區當即將整治地鐵周邊交通環境作為即知即改讓人民群眾得實惠的重要工作內容,通過一系列的整治工作,堵占道路、妨礙秩序的非法運營現象明顯改觀。區上拿出專項方案和經費,在南長安街地鐵站各出口設置多條晚間公交延時延伸線路,讓乘客可以在刷卡出站后,以最方便的途徑安全出行。
數月前,居住在長安廣場周邊的居民曾因陀螺抽鞭噪音干擾,生活受到很大影響。韋曲街道和區市容園林局在廣泛征求民意后,組織成立“陀螺愛好者協會”對廣場陀螺抽鞭進行區域和時限劃分,在外圍搭建圍墻,隔斷噪音外揚,使這一棘手問題得到了有效化解。
在提升城市公共環境中,長安區將“城管+商戶”作為創文共建共管的活動載體,將嚴格執法與熱情服務相統一,把推進“門前三包”責任制落實與開展整治城市“九亂”工作有機結合起來,定期開展亂堆亂放、一店多牌等城市“九亂”專項整治行動,營造了和諧、有序的城市環境秩序。以打造西長安街、郭杜東街、廣場北路三條示范街為切入點,從優化保潔從業人員、優化市政服務設施、強化管理制度,到采取多樣宣傳、誠邀公眾參與等多個方面,明確了工作目標和落實辦法,實行“機械清掃、人工保潔”相結合,集中清理城市“牛皮癬”5萬余處,增設垃圾箱、中轉站,實行垃圾定點收集、定時處理,確保城區環境優美整潔。
建章立制 推動創建常態化
作為長安的名片,環山公路旅游線路是很多市民、游客節假日游玩的首選,但是多年來“黑車”、“黑導游”等現象屢禁不止,旅客投訴多,城市形象受損。文明城市創建工作中催生出的一整套管理機制,不但擊退了“四黑三亂”,也成為沿山區縣可以借鑒的樣本。
今年,長安成立窗口單位創文工作督導小組,組建了由旅游、公安、城管、交通運政、輔助人員等為主要力量的綜合工作督查隊伍,開展常態化整治和長效管理。環山公路旅游沿線通過定點固守崗位與綜合巡查相結合的工作方法,實現無縫銜接,在城區織成一張全天候、全覆蓋的管控網絡。經過一年多的綜合治理,地鐵站“粘人”的“黑車司機”不見了,景區沿線拉人的“黑導游消失了。游客們在享受專業正規服務的同時,可以靜心欣賞長安的山水風景。
據了解,區創文辦督導組今年已檢查點位7069個,發現問題點位1226個,其中1185個已經得到落實整改,整改率提高到96.7%。
今年以來,長安區從完善管理體制機制入手,變突擊迎檢為建全長效機制,形成落實創文要求的新常態。由區委、區政府主要領導掛帥,將153項目標任務逐一落實到相關責任單位,通過簽訂目標責任書,在媒體公開承諾,進一步明晰創建任務。今年長安對照市委要求,檢查出37塊“創文短板”,由區級領導牽頭包抓,相關部門各負自責,落實定人員、定任務、定時限、定標準、定責任的“五定”措施,進一步夯實工作責任。同時,對職責交叉、互補和政策空白的內容,明確牽頭部門和配合部門,落實部門和街道的主責配合權限,各司其職、協同推進,實現從單一治理向綜合治理、從末端治理向源頭治理的根本轉變。
同創共建 全民參與見成效
在長安的很多十字路口和公交站牌上,細心的市民會發現,“紅綠燈前看文明,斑馬線上知品行”,“你爭我撞道路窄,互謙互讓心路寬”,“一秒兩秒別計較,出行安全最重要”等宣傳標語顯著醒目,不時提醒過往的市民遵守出行規范和文明乘車跟我排。這也是今年長安區在廣大團員青年中廣泛開展“文明乘車跟我排”和“緩堵保暢小小斑馬志愿者”系列活動中的一項創新之舉。
注重“接地氣”是長安創建全國文明城市的特色做法。區委、區政府堅持把各項創評項目在群眾中落實、發動,使文明創評活動廣泛植根于群眾中。通過深入開展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為主要內容的宣傳教育活動,區委宣傳部組織20名社會各界宣講隊員通過講自己事,講身邊事,積極倡導“我在長安、我愛長安、我為長安作貢獻”,不斷增強市民的歸屬感、認同感和主人翁意識。區文明辦以“道德講堂”為陣地,以食品行業、窗口行業和公共場所三個領域為重點,深入推進道德領域突出問題專項教育和治理活動。區食品藥監局向城區所有餐飲企業發放張貼文明餐桌提示牌、文明餐桌提示海報、核心價值觀海報,倡導“光盤行動”,拒絕中國式“剩宴”。各單位積極行動,紛紛組織轄區創文志愿者深入社區、市場、學校等駐地單位開展集中宣傳活動,不斷提高全區居民對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工作的知曉率、參與率、支持率,在全區形成了濃厚的創建氛圍。
本文原載于兵馬俑在線(www.matthewmidgley.com),轉載請保留本鏈接,敬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