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修復專家用工匠精神講好陜西文物故事
“推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發展。滿足人民過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必須提供豐富的精神食糧……加強文物保護利用和文化遺產保護傳承。健全現代文化產業體系和市場體系,創新生產經營機制,完善文化經濟政策,培育新型文化業態!
——摘自十九大報告
采訪對象:楊文宗
職務:陜西歷史博物館壁畫保護部主任、研究館員
54歲的楊文宗從事文物保護修復工作已32年,他說希望用畢生的精力做好文物保護修復,講好陜西文物故事。
復制的銅車馬走出了國門
大學畢業后被分配到原省博物館,楊文宗開始了文物修復的職業生涯。
上世紀八十年代后期至九十年代中期,隨著全社會對文物保護越來越重視,文物修復也呈現出活躍的發展態勢。當時為了發展需要,省文物管理部門讓文物修復人員走出國門,學習國外先進的文物修復理念和技法,楊文宗便是此項行動的受益者。
這其間,陜西的文物也走出了國門。國寶級文物不能出國,為了解決外展需求,經國務院批準由陜西制作秦兵馬俑及二號坑銅車馬的原大復原件,楊文宗也參與其中。當時銅車馬做了兩件,其中一件作為陜西歷史博物館的展品使用,另外一件已到過日、美以及歐洲各國巡展。
陜西壁畫修復走在全國前列
除了復制銅馬車,楊文宗還修復過秦代大型青銅龍、唐昭陵六駿等,但讓他真正感到自豪的是古代壁畫的修復。從業至今,他揭取、加固及修復壁畫已有數百平方米,引領陜西壁畫修復走在全國前列。
2014年3月,長安區大兆鄉考古發掘出唐韓休墓。作為唐代大畫家韓滉的父親,韓休的墓葬壁畫里有許多驚喜,墓室里的《青綠山水圖》、《樂舞圖》等都具有極高的文物價值,這讓承擔修復任務的楊文宗倍感壓力。他先按照傳統的揭取方式對墓葬甬道及墓室里的單幅條屏進行揭取,接著對《山水圖》等三幅大型壁畫一改以往的分割揭取,而采用了整體搬遷!罢w搬遷難度非常大,但這樣做保證了這些珍貴壁畫的完整性!睏钗淖谡f。
“做好了文物的保護修復,把文物本體的信息更多地揭示出來傳達給每個觀賞者,我想作為一個文物修復工作者就講好了陜西的文物故事!睏钗淖谡f。
記者 張小剛
本文原載于兵馬俑在線(www.matthewmidgley.com),轉載請保留本鏈接,敬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