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話西安航天專家:找第二家園是人類深空探索的重要目的
航天事業給人類帶來了哪些改變?人類對太空的探索到了哪一步?
4月23日,記者采訪了航天科技集團公司第五研究院西安分院衛星副總設計師蘇繼東。
航天事業給世界和人類的生活帶來哪些改變?
華商報:航天事業給世界和人類的生活帶來了哪些改變?
蘇繼東:視野的擴展,帶來的是文明的發展。比如,人類通過航海認識了地球的全貌,當人們看見天空的飛鳥,好奇心又驅使人類去探索空間。航天,最大的優勢是“站得高、看得遠”。這種大尺度的思維和視野,可以給人類帶來更多、更深、更全面的認知。
比如,對地觀測的地球遙感衛星,可以幫助人們了解礦產、農作物、城市規劃、大氣等。
現在天氣預報非常準,為什么呢?因為天上有很多氣象衛星,可以實時分析大氣數據,例如臺風預報等。對地觀測還可以幫助人們減災以及對災害情況進行評估。尤其是災害發生前,還可以進行災害預警。比如“張衡一號”衛星,可以通過監測地磁變化來進行地震預警或預報,當然目前要準確實現這一目標還有難度。而對臺風的預測,現在已經很準了。俗話說“天有不測風云”,但現在對于航天人來說,這句話似乎要改一改了,因為氣象已經成為可以監測的了。不僅可以監測氣象,遙感衛星還可以對全球的海洋風浪、海洋運輸、海洋赤潮、海洋氣候進行監測。
除了遙感衛星,還有導航衛星、通信衛星、科學探測衛星、科學試驗衛星以及空間站和飛船等。導航衛星現在大家在日常生活中都離不開,高空飛行的民航飛機也離不開。通信衛星的作用,比如以前衛星電視頻道很少,好多地方只能看中央臺,現在的電視基本都能看一百多套衛星電視節目,這些改變沒有衛星是沒法解決的。而手機要想真正實現無任何覆蓋盲點的“全球通”,也必須通過足夠多的通訊衛星才能實現。設想將來無論人身處地球上的哪個角落,包括在飛機上、高鐵內、輪船上、沙漠里,都可以用手機通過衛星打電話、上網,再加上物聯網、大數據和人工智能技術,未來的世界會變得多么便捷?而空間站和飛船這類航天器將來發展得更好了,將來“太空旅游”也將成為可能。
本文原載于兵馬俑在線(www.matthewmidgley.com),轉載請保留本鏈接,敬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