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隨央視鏡頭 感受西安的巨大變化(4)
鏡頭4
深居內陸聯通世界
西安成為“一帶一路”重要支點
1958年,寶成鐵路投入運營,成為我國第一條電氣化鐵路。時隔60年之后,2017年西成高鐵建成通車,為蜀道插上了飛翔的翅膀。如今,寶成鐵路主要承擔貨運職能,西成高鐵則負責客運,兩條鐵路將千年蜀道變為通途,在西部形成了一日經濟圈。
汽笛悠揚,車輪鏗鏘。德國的廚具、比利時的汽車、東南亞的小吃、西安產的液晶顯示屏、涇陽茯茶、石油探井設備、汽車變速箱……品類繁多的生活生產用品通過中歐班列,實現了快速運輸。陜西乃至周邊城市的群眾也因此能夠買全球、賣全球、享全球。
隨著“一帶一路”倡議提出,2013年11月28號,西安港始發首趟西安到哈薩克斯坦阿拉木圖的班列,近6年來,“長安號”中歐班列每天都在刷新記錄。從1條線路增加到12條線路,從平均每周1列增加到每天四五列,運送的貨物也遍布“一帶一路”沿線40多個國家和地區。中歐班列構建了一條連接中亞、輻射歐洲腹地的物流大通道,陜西的對外貿易從此不再單純依靠東南沿海地區。
西安港是我國第一個不沿江、不沿海、不沿邊的港口,也是全國最大的內陸港口,現在平均每天有超過5200噸貨物搭乘“長安號”中歐班列從這里始發,一路向西運抵亞歐大陸。而今年上半年,從西安發出的中歐班列達到了846列,重載率和實載開行量居全國第一,F在,西安已經成為全國開行中歐班列的城市中線路最密、效率最高的城市之一。
本文原載于兵馬俑在線(www.matthewmidgley.com),轉載請保留本鏈接,敬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