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隨央視鏡頭 感受西安的巨大變化(5)
鏡頭5
大力發展“三個經濟”
打造內陸改革開放新高地
2018年,陜西經濟增速達到8.3%,位居全國前5,進出口、出口、進口增速分列全國第3位、第4位和第3位;實際利用內資、外資分別同比增長15.1%和16.2%。振奮人心的數字得益于陜西大力發展樞紐經濟、門戶經濟、流動經濟。
16個小時航程,加拿大的龍蝦入境陜西;12個小時的飛行,北大西洋的冰鮮三文魚來到西安……繁忙密集的國際貨運航線,讓西安咸陽國際機場成為國際貨運的集散中轉中心!敖衲甑脑龇饕灾修D貨量為主!惫澞恐,西安咸陽國際機場物流公司副總經理楊楷說。
快速的分撥中轉,依靠的是便捷的樞紐交通。陜西地處中國地理版圖的中心,“一帶一路”倡議提出后,“深居內陸”的劣勢變成“向西開放”的優勢。如今,66家國內外物流企業來了,50家高科技電子加工項目來了……2018年陜西的航空貨郵吞吐量突破了30萬噸,連續13個月增速位居全國十大機場第一。西安咸陽國際機場的眾多口岸功能,也讓它開始了全球最佳中轉機場的探索。
隨著樞紐功能不斷完善,“一帶一路”產能合作、科技教育等五大中心加快建設,自貿試驗區探索不斷深入,歐亞論壇等平臺的搭建,陜西向西開放的門戶作用越發明顯。通關便利讓全球物流、資金流、信息流等生產要素在陜西聚集運用和轉移轉化,截至目前,開通的國際航線達到58條。
今年5月份,《陜西省推進“三個經濟”發展2019年工作要點》公布,計劃開行國際航線增加到82條,建設進口商品展示交易中心、跨境電子商務國際合作中心,“長安號”中歐班列全年計劃開行1800列,帶動內陸改革開放新高地建設取得新進展。
本文原載于兵馬俑在線(www.matthewmidgley.com),轉載請保留本鏈接,敬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