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每一位西安市民“住有所居”“住有宜居”
堅決扛起穩房價政治責任。不將房地產作為短期刺激經濟的手段,嚴格落實居住用地“兩個20%”原則,持續解決房產辦證遺留問題,進一步抓實共有產權住房工作,確保年內新建保障性住房4萬套。
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定位”,多措并舉實施房地產市場調控,防范房價過快上漲,多方面滿足不同群體的住房需求……近年來,我市始終把解決好人民群眾最關心的“宜居夢”作為奮斗目標,讓每一位西安市民從實現“住有所居”向“住有宜居”邁進。
樓市調控
堅決落實“房住不炒”長期定位
市住建局有關負責人對記者表示,近年來我市深入落實《西安市深化住房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實施方案》,構建和完善以公租房、共有產權住房和商品住房為主的供應體系,分層次滿足城市低保、低收入家庭、外來務工人員、中等偏下收入家庭、剛需家庭、新就業職工和改善型住房需求。目前全市有各類存量住房400余萬套,且每年仍新供應住房十余萬套,已基本滿足千萬人口城市的基本居住需要。
在穩定樓市方面,我市采取了限購、限貸、限售、限價等一系列調控措施,建立了商品住房意向登記平臺,實施“剛需優先”,堅決抑制投資投機性購房行為,引導合理住房消費。同時,我市出臺培育和發展住宅租賃市場的政策措施,加快居住用地供給,大力推進共有產權住房建設,完善多主體供給、多渠道保障、租購并舉的住房制度,滿足不同收入居民家庭不同階段的住房需求。
下一步,我市將繼續緊緊圍繞中央“穩地價、穩房價、穩預期”調控目標,堅決落實“房住不炒”長期定位,突出房地產業“改善民生、改善人居”方面的重要作用,讓每一位市民“住有所居”“住有宜居”。
本文原載于兵馬俑在線(www.matthewmidgley.com),轉載請保留本鏈接,敬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