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不得進入校園 西安中小學管理怎么樣了?
開學前,教育部辦公廳印發了《關于加強中小學生手機管理工作的通知》(以下稱《通知》),要求:中小學生原則上不得將個人手機帶入校園。開學已半月有余,西安市中小學在手機管理上有哪些舉措?對手機管理,學生和家長反響如何?日前,記者走訪了一些中小學校,一起來看各校都有哪些花式大招吧。
學校作法:
1、 使用金屬探測儀檢查 只允許攜帶無法上網的功能機
記者走訪發現,對禁帶手機,絕大多數家長都持支持態度,也有少數家長出于孩子安全考慮,希望孩子帶手機上學。事實上,小學生很少使用手機!锻ㄖ废掳l后,小學基本上禁止學生帶手機和電話手表,如確需與家長聯系,可通過班主任及學校電話聯系家長。而中學生普遍擁有智能手機,學校采取多種措施對手機嚴格管理,比如有的中學如西安市信德中學、西安市第六中學北校區使用金屬探測儀不定期檢查學生是否攜帶手機。
西安市信德中學相關負責人介紹,這學期,學校加大了手機管理的力度,每天使用金屬探測儀對各個班級進行檢查,對因家遠而中午不回家的學生,學校也加大了午間巡查管理。
記者隨機走訪一些中學生,部分學生表示支持學校禁帶手機做法,有的學生則希望學校應限制使用手機,而非禁帶手機。
“從開學這些天可以看出,學生和家長對手機不能進校園的規定是理解和支持的,同學們也能嚴格遵守學校手機管理的相關規定。在《通知》下發前,學校就制定了手機管理制度,本學期又對管理制度進行了修改和完善。學校在手機管理沒有‘一刀切’,我們原則上禁止學生攜帶手機進校園,但是如果學生確需使用手機,要由學生和家長提出申請,經班主任批準并交由學校報備批準后,才可攜帶無法上網的功能機入校!蔽靼哺咝碌谝恢袑W德育處副主任卜一哲告訴記者。
記者從西安市第三中學處了解到,三中一直以來對學生的手機管理有嚴格要求,杜絕學生帶手機進校園。每年在新生入學教育時,都會就學校系列規章制度進行專項教育,對學生每日常規、手機管理進行規范。并通過家長會廣泛征求家長意見,取得家長的理解配合。多年來,學校加強嚴格管理,取得良好效果。三中平常不定期開展手機、危險刀具等的安全檢查,一經發現進行批評教育。
2、一些中學設手機保管箱,實施學生自主管理
西安市第八十三中德育主任鄭曉娟告訴記者,學校結合實際情況制定了學生手機使用管理規定。規定中明確禁止學生在教學樓、實驗樓、自習室、宿舍開機或使用手機。學生確有實際需要,由學生寫出書面申請,家長、學生共同簽訂《學生正確使用手機管理協議書》后,學生方可將手機帶入學校。簽訂協議后持有手機者,必須將手機號碼告知學校,若換號必須立即告知學校。凡沒有完善上述手續將手機私自帶入校園者,一經發現將由學校沒收,畢業后歸還!睘闈M足學生生活的需要,學校將在校園多處設置免費公用電話,學校所有辦公場所電話對確有需要的學生開放使用。
為應對少數學生帶手機,西安市第二十六中學、西安市第六中學南校區、西安電子科技大學附屬中學等學校設置了手機保管箱。
西安市第二十六中學副校長杜莉介紹,2018年3月,學校便對手機實施管理,制定了手機管理辦法。在二十六中,每個班級都有手機管理員和手機保管箱,學校會定期培訓手機管理員。確實需要使用手機的學生可向學校提出申請,家長簽字后由政教處統一備案管理。對于私自攜帶手機的學生,學校有權沒收手機一周。
西安電子科技大學附屬中學校長周接夏表示,2018年3月起,學校便對手機實施學生自主管理。學校給每間教室后面配備了手機柜,學生到校后自己把手機放入手機柜、上鎖,放學時再取出帶回。在緊急情況下,學生課間可以取手機聯系家長。
二十六中高一學生胡紫瀟告訴記者:“每天早上進教室時會把手機放入管理箱,大家基本上比較自覺,已經形成了課前交手機的習慣。同學之間還互相監督呢!
學校監管:
1、 擴大手機管理范圍,包括所有娛樂和上網功能的電子類產品
記者走訪發現,學校普遍加強了對手機的管理,并且不只是針對手機,幾乎包括了所有帶有娛樂功能和上網功能的電子類產品,如電話手表、智能音箱、有娛樂功能的老年機、有娛樂功能可獨立使用的穿戴式智能設備、平板電腦、游戲掌機、無人機等。
開學以來,西安交通大學附屬中學讓學生和家長充分參與,討論、制定了《西安交通大學附屬中學學生手機及娛樂型電子產品管理辦法》,規定全體學生原則上不得攜帶手機及娛樂型電子產品進入學校。
據西安交大附中德育處主任李波介紹,學校在手機、電子產品管理過程中,對住校生、少年班、國際部和走讀生進行了分類規定,學生凡是在學習、乘坐公共交通和聯系所需,均按照規定由家長履行共同監管責任,由家長提出書面申請,請班級、年級中心和學校三級審核批準,方可在約定的時間和區域內有限使用。
2、 學校將手機管理納入教育懲戒
采訪中,一些學校負責人表示,學校將手機管理與教育懲戒相結合,要求學生簽訂承諾書,有的將手機管理條例納入了學校的教育懲戒細則中。
西安交大附中對校園內學生手機及娛樂型電子產品實行嚴格管控,將其納入班級量化、學生個人行為規范、誠信檔案、綜合素質評價考核內容,并作為評先爭優、升學等考核依據。
陜西師范大學奧林匹克花園學校中學部德育主任張艷艷告訴記者,家長特別支持并配合學校嚴格管理手機,中學部有近千名學生,但目前寫了承諾書、簽了協議的只有3名學生。半個月過去了,這項制度執行得比較好,目前沒有發現偷偷攜帶手機入校的。
張艷艷指出,禁止帶手機后,個別學生出現了情緒問題,班主任和導師及時介入安撫學生,“學生想帶手機的原因有:互相間攀比,受社會大環境影響,溝通聯系,娛樂減壓,還有的學生是因為安全感不足”。
教育專家:在執行的細節上要因地制宜
有些學生為了能把手機帶進校園,耍起了小聰明,西安某中學一名初二學生說,學校使用金屬探測儀不定期檢查學生,但還是有同學悄悄把手機藏到了鞋里帶進學校。
教育專家、西安交大韓城學?傂iL劉鵬表示,在嚴格手機管理的大環境下,有兩點值得我們思考。一、信息化潮流勢不可擋,我國中小學生的信息化水平普遍偏低,真正能夠利用好電腦、網絡獲取、整合及應用信息的能力偏差。絕對不能因為拒絕手機進校園而發展為拒絕信息化與課程整合,拒絕提高學生運用信息化的能力。二、在執行的細節上要因地制宜,比如說,教育部要求不能用手機布置作業,但在實踐中,通過即時通訊軟件把作業發給家長和學生,提高了效率,“如果簡單讓學生用筆和紙來抄黑板上的作業,很顯然效率低下,甚至小學低段的孩子,都不能夠很好地完成。我們應該趨利避害,決不能因噎廢食!
記者 耿艷紅 王媛 實習生 鎖錚錚
本文原載于兵馬俑在線(www.matthewmidgley.com),轉載請保留本鏈接,敬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