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區“飯大爺”:讓西安市新城區老年人“食有所依”
萬物復蘇的春天,古城西安樹木吐綠,西安市新城區長纓東路也是一派生機。上午11點,位于街口的胡家廟街道辦事處萬東社區“飯大爺”老年助餐點就開始熱鬧起來。餐廳內,米飯炒菜、面條、餃子、肉夾饃一字兒排開,當天的午飯已經準備妥當。
午飯時間,一位大爺在萬東社區“飯大爺”老年助餐點刷卡買飯。劉彬/攝
前來就餐的雷有孫老人是?!霸绮3塊錢,包子、油條、稀飯都有,午餐7塊,兩葷兩素還有湯!边@是他近一年的食譜縮影。這家餐廳供應的飯菜品種多樣、搭配合理,飯菜也便宜不少,解決了不止他一人吃飯難的問題。
時間倒退回2000年,家住新城區長纓東路的雷有孫從伐木場退休。一年后,老伴去世,兩個兒子分開住,他開始了獨居生活。一個人吃飯總是冷冷清清,他就常去老朋友家里一塊吃。光陰流轉,歲月更迭,沒過幾年雷有孫朋友家庭遭遇不幸,他先后受托照顧朋友和他年幼的孫子,三個人開始共用一個灶臺,搭伙吃飯。
現在,雷有孫已經75歲了,依然照顧著老朋友的飲食起居。萬東社區老年餐廳開起來以后,他舒了一口氣!巴饷娌宛^口味重,想吃清淡點,做飯又不方便,來這吃健康又實惠,好得很!崩子袑O說。
住在萬東社區的孫春城老人,幾乎每天在店里吃早餐,雞蛋、粥、小菜或饅頭、花卷、油條、油餅、包子,選擇的種類很多。他在店里吃一份,再給行動不便的老伴帶一份回去。
七十多歲的孫春城健朗又健談,對于家門口的老年餐廳,他連連稱贊!伴_業后,飯菜實惠,口味清淡,我跟老伴吃的放心,餐廳離家近又方便,比我看到的養老院生活好多了!彼ㄒ粨牡氖,餐廳飯菜過于便宜,會不會“撐不住”而倒閉。他還建議,餐廳給老人送飯的志愿者,跟社區和小區物業加強聯系,多關照孤寡獨居老人。
相比前兩位老人,同在長纓路獨居的楊愛蘭患有關節炎,行動不便,又不適應養老院的生活,加之不太會做飯,一個人吃飯都成了難題。她的兩個女兒不在身邊,平日里鄰居做飯喊她一起吃,或由妹妹照顧,但吃什么、怎么吃,一直是楊愛蘭居家養老考慮的事。
楊愛蘭老人76歲,患關節炎行動不便選擇了訂餐服務。安莉/攝
直到社區開了老年餐廳,楊愛蘭吃飯便有了著落!爸灰叩脛,就到餐廳吃,飯菜熱乎還有湯,實在不行就選擇送飯服務!睏類厶m說,送飯服務也比叫外賣劃算得多,對于她這樣的獨居老人,總算解決了吃飯問題。
據了解,萬東社區“飯大爺”老年助餐點是新城區胡家廟街道引進的助餐運營模式,助力全區“飯大爺”老年助餐品牌連鎖化、專業化、標準化發展!帮埓鬆敗敝忘c由政府主導統一裝修,社區參與管理,第三方機構運營。對于行動不便、高齡、有特殊需求的老人,餐廳提供送餐服務,為保證老年人的用餐安全,每天的食物都會留樣,由食藥監部門定期檢查。
胡家廟街道人口密集,社區內老人多,戶籍人口60歲以上老人占到轄區人口的27.90%,老年人口接近總人口數的三分之一。目前,胡家廟街道將在轄區建立10所、共計2330平方米“飯大爺”老年助餐點,讓配餐送餐服務形成“2個中心點,8條服務線,連接千萬家”的格局,讓轄區2萬余名老年人吃上“公益餐”,居民生活方便舒心。
新城區作為西安市主城區,歷史同樣悠久,但60歲以上老人占比達21.3%,老齡化程度超過全省及全國平均水平。很多在新城區居住的老人曾是集體企業職工,沒有社保讓他們害怕養老問題。一面是巨大的養老壓力,一面是捉襟見肘的經濟實力,新城區城市養老需求和矛盾日漸突出。
位于新城區長纓東路的“飯大爺”萬東社區餐廳。劉彬/攝
近年來,新城區建立了街道養老服務中心,投入財政資金補貼社會養老機構,打造了解放門街道綜合養老服務中心和“飯大爺”全域老年助餐服務品牌,推動建設“15分鐘養老圈”,滿足轄區老年人就近養老的需求。
民以食為天,“飯大爺”助餐點在保障老年人享受優質廉價助餐服務的基礎上,向市場開放經營,上班族、小區居民可以以市場價就餐,不僅深受老年人歡迎,也得到了社會的廣泛好評。放眼整個新城區,已布點十多個助餐點,新城區民政局工作人員表示,2021年全區“飯大爺”助餐點預計達30個,讓轄區老年人“食有所依”。(劉彬)
本文原載于兵馬俑在線(www.matthewmidgley.com),轉載請保留本鏈接,敬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