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地鐵禁止手機外放、使用移動充電設備引熱議 大多數乘客戴耳機追劇
“禁止車內飲食、禁止車內手機外放,禁止車站及列車內使用移動充電設備……”這幾天《西安市城市軌道交通乘客守則》(征求意見稿)正向社會征集意見和建議,引發關注,目前市民乘車相關文明行為規范遵守情況如何?3月29日9時許,記者搭乘西安地鐵4號線從和平門站至李家村站,而后就地換乘地鐵5號線至金光門站。14時,乘坐地鐵1號線從勞動路站至北大街站,而后再換乘地鐵2號線至永寧門站,對車內飲食、車內外放及使用移動充電設備的情況進行實地了解。
絕大多數乘客車廂里追劇用耳機
乘坐地鐵4號線、5號線,記者在車廂內沒有發現有乘客飲食的情況,列車在行駛過程中,使用手機的乘客多數將手機調至靜音或使用各式有線及藍牙耳機,車內除去定時的雙語報站及列車行進摩擦鋼軌的聲音外,僅有個別乘客在接聽電話,而他們,也盡量壓低了音量。
對于地鐵列車內禁止手機外放,在西北工業大學工作的趙女士非常贊同,她說:“工作勞累了一天,乘坐地鐵回家,聽到身旁是大聲的手機外放,心里會覺得很煩!庇浾咴趯嵉伢w驗采訪的過程中觀察看到,在乘坐的4條地鐵列車內,大多數乘客使用手機時,都會將手機調至靜音或使用耳機追劇、瀏覽網頁觀看信息。下午,僅在地鐵1號線玉祥門至北大街站途中,發現一名男子使用手機外放在追劇,旁邊的乘客對其投去了異樣的目光。
在5號線金光門站,記者發現了這樣一個細節,一位70多歲的老大爺坐完地鐵下車后,來到寬闊的車站站廳,才小心地拿出自己的手機聽起了“評書聯播”。老人說車內放聲音討人嫌,不文明,年紀大了戴不慣耳機,下車了就能自由地聽書了。
據了解,西安軌道交通條例中目前雖然沒有明確規定禁止車內手機外放,但有禁止乘客在車內站內高聲喧嘩的規定。記者了解到,交通運輸部于2020年4月1日施行的《城市軌道交通客運組織與服務管理辦法》已將乘客使用電子設備時外放聲音,列入7類約束性行為之一!坝龅竭@種情況我們會上前善意提醒,多數人會接受,現在絕大多數乘客都能遵守!痹诘罔F5號線上,地鐵車廂內巡視人員對記者說。
車廂內飲食的乘客已不多見
對于車內禁止飲食,記者向在車內來回行走查看的地鐵巡視人員了解后得知,目前西安市軌道交通條例已經明確了“禁止在車內飲食”,其目的是維持車內的良好秩序和行車安全(有異味的食物在密閉的空間內散發會影響車內環境;有些湯汁在大客流密閉環境中,可能會飛濺到其他乘客身上,造成燙傷或污染衣物;食物殘渣可能掉落軌行區,產生鼠害,對相關設備運行造成危害)。西安地鐵開通運營近10年了,如今絕大多數乘客對此規定表示贊同,以往通常是早晨上班期間會出現類似的情況,經地鐵工作人員勸阻都會收好食物,F在車內飲食的情況越來越少。
建議:是否禁用充電寶應區別對待
在近一個半小時的實地采訪中,記者在相關車站和列車內沒有看到乘客手拿充電寶在車內給手機充電的情況。采訪中家住咸陽乘坐地鐵1號線來西安辦事的董先生說,之前通過手機上的報道信息得知,在廣州、北京、深圳、西安等地曾經出現過有人使用充電設備不慎,導致充電器自燃等情況,幸好處理及時,未造成人員安全和財產損失。對此各地也有不同的規定。
地鐵工作人員說,充電器使用不慎或質量不佳一旦在車內燃燒,燃燒的煙霧在密閉狹小空間中可能對人體造成傷害,發生明火也會帶來消防問題,恐慌中乘客還可能出現相互踩踏等安全問題。此前明確不建議乘客在車內使用移動充電設備充電,這是從安全考慮,無可厚非,禁止使用也并不等同于禁止乘客攜帶。
采訪中有乘客建議,應考慮到目前使用手機刷碼乘車的乘客越來越多,少數乘客遇到手機沒電的突發情況,很可能導致無法正常出站。目前《西安市城市軌道交通乘客守則》正在征求公眾意見,建議在正式出臺前,有關部門能否綜合考慮安全和實際使用情況,在向乘客說明相關安全提示后,充分論證,僅規定在車廂乘車過程中不建議乘客使用或禁止使用移動充電裝置充電,科學把握尺度。同時有效提升服務水平,可在車站站廳層服務臺等地方,為乘客提供安全可靠的充電器插座,幫助乘客解決不時之需,最大程度消除安全隱患。
文/圖本報記者張彥剛
本文原載于兵馬俑在線(www.matthewmidgley.com),轉載請保留本鏈接,敬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