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安區多項政策推進鄉村振興 第一書記月增千元工作補貼
3月31日,長安區委區政府召開2021年鄉村振興工作啟動會,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會上發布6個相關文件,涉及組織保障、財政傾斜和人才、資本、企業下鄉等多項扶持政策。
區委書記牽頭鄉村振興委員會 加強組織和財政保障
長安區將成立由區委書記牽頭的鄉村振興委員會,下設鄉村振興局,作為區政府組成部門,由區委、區政府共同領導。強化三級“5個書記”抓鄉村振興工作機制,各街道、有關部門每月向區委、區政府報告鄉村振興進展情況。
建立鄉村振興聯系點,每名區級領導包抓1個村,每周至少2次深入村組,區委安排區級領導到重點街道擔任街道黨工委鄉村振興第一書記,直接領導各村鄉村振興第一書記,每周在一線指導工作不少于2天。
設立鄉村振興突出貢獻獎,每年召開區鄉村振興總結表彰大會,獎勵為鄉村振興做出重大貢獻的單位和個人。
區政府將一般財政預算收入新增部分的50%用于鄉村振興,重點向培育鄉村新產業新業態、發展現代農業、實施污水治理、保護生態環境、傳承優秀文化等方面傾斜。
住房、子女入學、稅收、補貼等政策 吸引人才和企業“下鄉”
對鄉村振興第一書記,在保持原有工資不變的基礎上,每人每月增加1000元工作補貼(由街道根據當月考勤情況在次月發放)。其子女就讀義務教育學校、幼兒園的,按相關法規政策予以優先照顧,簡化辦理入學、轉學相關手續。
對駐村工作年滿3年,為村集體經濟收入連續兩年實現倍增且超過50萬元以上的鄉村振興第一書記,優先提拔任用或職稱晉升。
支持駐區高校、科研院所專業人才下鄉擔任科技特派員。支持企業家、退休干部、退役軍人等各界能人通過自有資金或參股,兼任村集體經濟組織職業經理人。允許能人通過法定程序充實到村“兩委”或集體經濟組織。對貢獻突出的,允許從當年集體收入增量中安排10%給予獎勵,授予優秀“榮譽村民”稱號,獎勵一套“人才公寓”。將到農村參與集體經濟發展的技能技術和管理人才列入緊缺人才范圍,按規定享受個人所得稅優惠政策。
鼓勵來長安就業、就學等各類新市民下鄉創新創業,進村發展電子商務、村農資店、休閑養老、文藝創作、領養農業、鄉村民宿等產業。村級運營公司、黨組織、集體經濟組織,要在土地流轉、資產利用、物業服務、鄉村管理等方面給予保障。
全方位引入央企、國企、民企下鄉進村,推動企業與村集體經濟組織深度合作。支持各類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下鄉發展高科技農業、設施農業、高標準農田等現代農業項目。放寬企業下鄉進村的限制條件,實行“承諾即入制”,為企業提開辟手續辦理“綠色通道”,探索推廣“容缺受理”。
創新資金投入模式 拓寬鄉村振興投融資渠道
創新資金投入模式,設立區級鄉村振興發展基金,重點扶持發展壯大農村集體經濟,搭建區級鄉村振興投融資公司,拓寬鄉村振興投融資渠道。
遴選國家開發銀行陜西省分行、長安聯社、農行長安支行、重慶銀行西安分行等4家金融機構,簽署鄉村振興金融服務合作框架協議,每家銀行的統一授信額度不低于5億元。鼓勵各類金融機構對村集體經濟組織開展無抵押貸款,支持有條件的村創建“授信村”試點,依法合規開展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集體建設用地使用權、宅基地使用權等資產融資擔保。
成立西安市長安鄉村振興投資發展有限公司,作為西安市長安城鄉建設開發有限公司全資子公司,自主經營、自負盈虧、獨立承擔民事責任。在條件成熟的街辦成立子公司,街辦項目子公司隸屬西安市長安鄉村振興投資發展有限公司。
成立街村土地流轉開發公司、閑置資產盤活利用開發公司、新產業新業態新市民物業服務公司3大運營平臺公司,加快盤活鄉村各類私有資產、集體資產、國有資產,鼓勵將鄉村閑置的宅基地、農房、校舍等資源,通過村集體自主經營或與市場合作經營模式,建設鄉村民宿、文化沙龍、人才公寓,為下鄉人才或入駐企業提供租賃服務。在符合農村宅基地管理規定和相關規劃前提下,允許下鄉創業人員和農民合作改建自住房。
專家快評:長安區鄉村振興的政策全面系統
企業下鄉紅利多多
陜西省社科院金融研究所副研究員楊琳說:“從上述文件可看出長安區的鄉村振興政策全面而系統,長安區委、區政府主動作為、積極作為,鄉村振興開局良好。上述文件政策涉及‘產業振興、人才振興、文化振興、生態振興、組織振興’的全面振興。
從‘5級書記抓扶貧’到‘5個書記促振興’,實行干部包抓制度。成立鄉村振興委員會,加強組織和財政保障,確保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的有效銜接!
同時,楊琳認為上述文件釋放的政策紅利多多,企業下鄉在農村大有可為,未來可期。投資農業能夠享受到補貼和稅收優惠。
“很多企業家具有鄉土情結,有意愿投資農業,有了政策加持,企業可以充分發揮建設管理、生產經營、專業多能等優勢,提高農業的標準化、規;、集約化生產水平!睏盍照f,“同時,資本下鄉應摒棄急功近利思維。應以深化農村金融改革、健全農村金融服務體系,重點支持鄉村特色產業可持續發展,實現鄉村產業興旺和農民收入增加為目標。投資農業首先要懂農業,鎖定合適的領域,建議最好是把精力放在農業產業鏈的前后端和優選關鍵環節。比如,農業生產性服務業、農產品精深加工、現代種業、農產品冷鏈物流、智慧農業,這些領域門檻和附加值高,單靠普通農戶無法實現,正是企業和資本的用武之地!
記者 付啟夢
本文原載于兵馬俑在線(www.matthewmidgley.com),轉載請保留本鏈接,敬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