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注銷第39張支付牌照 “稀缺”的牌照為什么還在減員?
近日,央行正式注銷山西金虎信息服務有限公司的支付牌照,這是2021年第1張注銷的支付牌照,同時是第39張注銷的支付牌照,注銷方式為主動注銷。
牌照由山西金虎便利參股公司持有
這張牌照的注銷此前已有跡象。3月25日,中國支付清算協會發布《關于注銷會員資格的公告》,決定注銷山西金虎信息服務有限公司會員資格。山西金虎信息服務有限公司于2013年獲得央行頒發的支付牌照,牌照類型為預付卡發行與受理,2018年7月份,山西金虎信息服務有限公司順利通過支付牌照續展,牌照有效期延至2023年7月。
企查查顯示,山西金虎信息服務有限公司成立于2011年6月,注冊資本3000萬人民幣,法定代表人為鄭偉?缇惩ㄊ窃摴镜拇蠊蓶|,持有51%的股份。此外,山西金虎商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前山西金虎便利連鎖股份有限公司)、馮淵、殷敏分別持有9%的股份。
隨著對第三方支付監管的收緊,支付牌照已經成了稀缺品,央行幾乎已不再發放新的牌照。因此,獲得支付牌照唯一靠譜的手段,就是收購。此前,華為就通過持股訊聯智付而拿到一張支付牌照。而據央行官網公示,目前支付牌照剩余數量為232張。
預付卡牌照,為什么不“香”了?
盡管支付牌照逐漸成為稀缺資源,但主動注銷牌照的情形一直在出現,并以預付卡機構居多。
記者發現,在已經注銷的總共39張支付牌照中,主營預付卡業務的機構占了一半多。
一位業內人士介紹,諸多風險事件發生后,央行加大了對第三方支付機構的監管,包括對備付金實施集中繳存,避免備付金被挪用,在此背景下,許多預付卡機構面臨生存壓力。尤其是備付金新規執行后,原本主要依賴于備付金利息的預付卡機構受到了巨大沖擊,失去了最為穩定的收入渠道,加上線上業務的崛起,進一步擠壓了預付卡機構的盈利空間。
相比互聯網支付及銀行卡收單牌照,預付卡牌照帶來的價值有限。雖然很多第三方支付機構擁有預付卡發行與受理牌照,但實際上并沒有開展相關業務,互聯網和科技巨頭更不會花重金買一張預付卡牌照。由此,許多支付公司主動調整業務方向,甚至主動放棄預付卡業務。
記者 李程
本文原載于兵馬俑在線(www.matthewmidgley.com),轉載請保留本鏈接,敬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