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期間陜西新建或改擴建39個體育公園 人均體育場將達2.5平方米
近日,《陜西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加強全民健身場地設施建設發展群眾體育的意見》印發,對陜西省健身場地設施建設發展的目標、用地模式等做了明確規劃。
2025年 人均體育場地面積達到2.5平方米
《意見》明確到2025年,人均體育場地面積達到2.5平方米,全民身體素養和健康水平持續提升,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務體系基本建成,形成群眾普遍參加體育健身的良好氛圍”等總目標。
2021年5月底前摸清健身設施短板,為制定補短板方案提供準確決策依據。
2021年7月底前,制定可用于建設健身設施的非體育用地、非體育建筑目錄或指引,并向社會公布。
2021年9月底前,開展健身設施建設補短板五年行動計劃編制工作,明確各年度任務。
鼓勵多元土地利用模式 推進健身設施建設
《意見》提出,在不影響相關規劃實施及交通、市容、安全等前提下,可應社會主體申請,提供城市空閑土地建設健身設施,并依法按照兼容用途及地方關于臨時建設的辦法進行管理。在不妨礙防洪、供水安全的前提下,可依法依規在渭河等江河沿岸建設全民健身設施,并鼓勵依法依規利用城市公益性建設用地建設健身設施,并統籌考慮應急避難(險)需要。
《意見》鼓勵在符合城市規劃的前提下,通過租賃方式向社會力量提供用于建設健身設施的土地,租期不超過20年。
支持對健身設施和其他公共服務設施進行功能整合!兑庖姟穼iT提出要在養老設施規劃建設中,要安排充足的健身空間。
新建居住區和社區配套室內、室外健身設施場地有了最低標準
《意見》要求加強設施改造建設!笆奈濉逼陂g,新建或改擴建39個體育公園。
新建居住區和社區要按照室內人均建筑面積不低于0.1平方米,或室外人均用地不低于0.3平方米的標準規范配套群眾健身相關設施,與住宅區的主體工程同步設計、同步施工、同步驗收、同步交付。不具備標準健身設施建設條件的老舊小區,鼓勵靈活建設非標準健身設施。
鼓勵和支持社會力量參與健身設施建設,社會力量投資建設的室外健身設施,建成后5年內不得擅自改變歸屬和用途。社會力量利用各類土地建設臨時性室外健身設施,使用時間一般不得超過2年,且不能影響土地供應。
完善體育場館免費或低收費開放補助政策
《意見》指出要創新運營管理模式,完善大、中小型體育場館免費或低收費開放補助政策。引導更多學校體育場館在滿足教育教學要求和安全的前提下向社會開放。
《意見》還提到要將體育場館信息化改造納入智慧城市建設,豐富群眾賽事活動,打造群眾體育賽事“一市一品牌”“一縣一特色”。積極推進居家健身促進計劃,鼓勵與線上運動平臺合作開辦居家健身課程,鼓勵體育明星等體育專業技術人才參加健身直播活動,普及健身知識。
此外,《意見》還提出要完善頂層設計、嚴格用地管理、簡化審批程序、強化督導落實等。
記者 付啟夢
本文原載于兵馬俑在線(www.matthewmidgley.com),轉載請保留本鏈接,敬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