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女子買到無批準文號奶粉、藥品 起訴店鋪要求十倍賠償
在為嬰幼兒選擇奶粉、藥品時,很多家長會傾向于選擇有“發達國家原裝進口”“歐盟認證”等標簽的進口商品。近日,西安市未央法院速裁審判庭審理了一起因進口奶粉、藥品引發的糾紛案件。
2020年9月,原告樊某在被告某母嬰百貨零售商店購買了一罐某品牌進口奶粉,在結賬付款時,看到收銀臺擺放的某品牌進口藥品,想到在網上看到該藥品對嬰幼兒咳嗽有很好的治療效果,便買了一盒;丶液,家人看到奶粉和藥品均為全外文包裝,沒有批準文號和中文標簽,認為買到假貨。次日,樊某前去退貨時,被告稱所售賣的進口商品均有合法來源,不同意退貨。多次溝通無果后,樊某訴至未央法院,要求被告退貨并承擔十倍賠償。
案件受理后,法官助理周瑩第一時間與被告聯系,其堅稱所有進口商品都是正品,藥品是代購打算給自己孩子吃的,是原告想要才轉售其一盒,奶粉雖然沒有中文標簽,但都是在保稅區購買,保證是原裝進口。當法官助理詢問其是否有相關購買憑證和海關報關手續時,被告卻沉默不語。法官助理遂向其講解了《食品安全法》、《藥品管理法》等相關規定,最終,雙方達成調解協議,被告向原告退還貨款并賠償2000元。
“我也是孩子的媽媽,在給孩子買東西時也很注意,通過學習相關法律知識,我才認識到自己的錯誤,我愿意承擔賠償責任!北桓鎽M愧地說。
法官說,通過正規途徑進口的食品、藥品,會經過海關檢驗、檢疫等程序,貼有中文標簽,并有相應批準文號,而海外代購產品,質量難以保證,也會造成維權困難。因此,父母為孩子選擇代購食品、藥品時,一定要擦亮眼睛,保持警惕,通過正規、合法途徑購買。
記者 寧軍 通訊員 周瑩
本文原載于兵馬俑在線(www.matthewmidgley.com),轉載請保留本鏈接,敬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