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每年仍有不少境外輸入性瘧疾病例發生 非洲東南亞為主要輸入地
4月26日是第14個“全國瘧疾日”,據悉,我省2019年通過省級消除瘧疾考核,已無本地感染瘧疾病例。但陜西省疾控中心提醒,我省每年仍有不少境外輸入性瘧疾病例發生,部分地區仍然存在瘧疾傳播媒介,有引起輸入再傳播的潛在風險。
瘧疾俗稱“打擺子”、“發瘧子”,是一種由瘧原蟲引起的寄生蟲病,主要通過攜帶瘧原蟲的蚊子叮咬導致感染。簡單來說,雌性按蚊(蚊子的一種)叮咬瘧疾患者或帶蟲者的血而攜帶瘧原蟲,瘧原蟲在蚊子體內發育成熟,當按蚊再叮咬正常人時便將瘧原蟲傳給正常人而造成傳播。還可以經母嬰傳播、經血液傳播,這兩種傳播情況比較少見。瘧疾主要分為惡性瘧、間日瘧、卵形瘧、三日瘧共4種類型,其中惡性瘧的病死率最高。
瘧疾是一種急性發熱疾病,通常在受到感染的蚊蟲叮咬后10-15天出現癥狀。發病前往往有疲乏、不適、厭食等癥狀,之后出現間歇性發冷、發熱、出汗等典型瘧疾癥狀,一天可能發作一次,也有隔天或隔兩天發作一次,多次發作后,可引起貧血和脾腫大。其中惡性瘧原蟲感染最為兇險,可以引起腦型瘧,出現譫妄、昏迷、休克,甚至引起多器官功能衰竭,若不及時治療則危及生命。
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東南亞和東地中海區域為瘧疾的高發區。2019年世界衛生組織非洲地區報告瘧疾病例和死亡數占到了全世界的94%,一半以上的病例發生在尼日利亞、剛果民主共和國、烏干達、莫桑比克和尼日爾。我省輸入性瘧疾感染地分布以非洲為主,其次為東南亞。
瘧疾是一種可治愈的傳染病,做到早就診、早診斷、早治療,就可以康復。否則容易造成病情延誤,導致重癥和死亡病例的發生。去瘧疾流行區旅行后出現發冷、發熱、出汗等不適癥狀應及時就醫,就醫途中要做好個人防護,佩戴醫用外科口罩,入境和就醫時應主動告知旅行史。
瘧疾目前沒有有效的疫苗,所有的人均可感染瘧疾,而且可以重復感染,預防瘧疾最好的辦法是防蚊滅蚊。出國前應當了解目的地的瘧疾流行情況,做好個人防護準備。盡量避免在蚊蟲活動高峰期(黃昏和夜晚)到野外活動。戶外活動時,要穿長袖衣和長褲,皮膚暴露處可涂抹驅避劑,防蚊叮咬。睡覺時使用蚊帳,房屋安裝紗門、紗窗。睡前可在臥室噴灑殺蟲劑或點蚊香。
記者 李琳
本文原載于兵馬俑在線(www.matthewmidgley.com),轉載請保留本鏈接,敬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