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市司法行政系統便民服務措施120條 法援申請“全市通辦”
5月20日,西安市司法局召開“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新聞發布會,市司法局、市法律援助中心、市公證處、市仲裁委相關負責人介紹了全市司法行政系統“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有關情況。
市司法局
為全運會提供法律服務
政法隊伍教育整頓和黨史學習教育開展以來,全市司法行政系統共制定便民服務措施120條,開展法治宣傳430場次,提供公證、司法鑒定、法律援助和律師辯護代理4萬余件次,減免公證費用500余萬元,上門辦證823次,答復法律援助熱線、網絡咨詢1100余次,為企業開展公益法律體檢70次、提供法律咨詢1875次。
全市兩級司法行政機關為3000多家企業擔任法律顧問,為86家商會提供一對一法律服務,組建了76個律師公益團隊服務商會協會、進產業園區、進重大項目、進顧問單位等。市司法局在十四運會執委會設立“法律援助工作站”和“西安律師十四運會法律服務團”,市仲裁委、市法援中心安排人員駐執委會現場辦公,為全運會提供法律服務和法治保障。
市法律援助中心
建立一批法律援助工作站
市法律援助中心制定了《全市法律援助機構“我為群眾辦事實”1234便民服務行動方案》!拔覟槿罕娹k事實”1234便民服務行動中,“1”是指要建立一批法律援助工作站;“2”是指要回訪受援群眾和辦案律師兩類工作對象;“3”是指要走進社區村組、走進重點項目、走進民營企業三類服務對象;“4”是指做到服務中心工作到位,服務困難群眾到位;服務法律援助工作團隊到位;服務保障民生到位。
目前,全市法律援助申請實現“全市通辦”,在西安市轄區內申請法律援助可就近選擇市區兩級14家法援機構的任何一家提交申請,再由受理法律援助機構根據申請事項將數據資料提交到管轄法律援助機構審批指派,窗口申請不預約不排隊,即去即辦,實現了讓群眾“就近辦理、只跑一次”。
市公證處
對特殊人群上門服務
新聞發布會上,市公證處公布了西安市公證行業十條便民措施。
具體內容包括:實行公證“一次性告知制度”;實行公證“首問負責制”;對老、弱、病、殘、孕以及其他特殊原因不能親自到公證處申請辦理公證的當事人提供上門公證服務;提供預約服務;為疫情防控一線醫護人員、人民警察、消防人員、軍人軍屬開辟公證法律服務“綠色通道”;加大“公證法律援助”服務力度;提供“容缺受理”公證服務;44項公證業務實現讓群眾“最多跑一次”;主動走訪核實公證事項;對無法到公證處領取公證書的當事人,提供免費郵寄公證書服務。
市仲裁委
實施限時立案縮短辦案周期
在“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中,西安仲裁委員會出臺了若干便民利民措施。簡化仲裁立案程序,實施限時立案、預約立案制度。在當事人自愿的前提下,立案后15日內組織調解人員進行庭前調解。加強審限管理,縮短辦理案件周期,適用簡易程序的案件,原則上自組庭之日起45日內作出裁決,普通程序案件,原則上在4個月內作出裁決。立案時不再預收仲裁處理費,仲裁處理費按實際支出進行結算。
同時,市仲裁委與市中級人民法院共同制定《關于建立訴訟與仲裁銜接工作機制的意見》,為民商事主體提供訴訟、仲裁、調解一站式服務,為健全完善多元化糾紛解決方式,優化營商環境提供良好的法治保障。(記者 楊春燕)
本文原載于兵馬俑在線(www.matthewmidgley.com),轉載請保留本鏈接,敬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