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內半小時,城外一小時” 西安市打造法律服務圈
5月20日下午,西安市司法行政系統召開“我為群眾辦實事”新聞發布會,發布會上,西安市司法局副局長史偉就司法行政系統“我為群眾辦實事”相關工作情況進行了介紹。記者了解到,西安市司法局著眼于“便民、利民、惠民”方針,正在積極打造“城內半小時,城外一小時”的法律服務圈。
共制定便民服務措施120條
據記者了解,西安市共有基層司法所188個,律師事務所289家,司法鑒定機構69家,基層法律服務所40家,公證處14家,仲裁委1個,各類人民調解組織3409個。目前,西安市司法行政系統共制定便民服務措施120條,開展法治宣傳430場次,提供公證、司法鑒定、法律援助和律師辯護代理4萬余件次,減免公證費用500余萬元,上門辦證823次,答復法律援助熱線、網絡咨詢1100余次,為企業開展公益法律體檢70次、提供法律咨詢1875次。
據史偉介紹,西安市司法局先后召開了9次黨組會、5次領導小組會研究教育整頓工作,協調推進重點任務落實,制定了《全市司法行政系統“我為群眾辦實事”十條措施》。兩級司法行政機關黨組織累計舉辦開門納諫座談會、懇談會等32次,組建黨員律師先鋒隊37個;健全完善行政復議專家咨詢委員會制度和糾紛化解“1+3”工作機制(行政復議+人民調解、專家評議、法律援助),推進“村(社區)法律顧問”、律師“駐隊式”服務、“六好司法所”創建、“提升行政復議公信力”等活動;組織開展“建設法治西安,護航十四運會”活動,在維護社會穩定、提供法律服務上發力。截至目前,已參與大賽執委會有關法務審查近百份。
打造“城內半小時,城外一小時”法律服務圈
另外,西安市司法局和國際港務區積極發揮“一帶一路”國際商事法律服務示范區優勢,全力打造國家級涉外法律服務平臺。全市兩級司法行政機關為3000多家企業擔任法律顧問,為86家商會提供一對一法律服務,組建了76個律師公益團隊服務商會協會、進產業園區、進重大項目、進顧問單位等。同時,著眼于“便民、利民、惠民”方針,積極打造“城內半小時,城外一小時”的法律服務圈,全面推進公共法律服務實體、熱線、網絡“三大平臺”有機融合。碑林區成立全省首家公證調解中心,未央區成立全省首家“行政爭議化解室”,高新區積極推廣靈沼司法所“便民服務卡”做法。西安市司法局主要負責同志在市政務大廳辦事窗口,現場為群眾解答有關法律問題。西安市公證處推出120項公證事項24小時出證清單、67項“最多跑一次”清單。西安市法律援助申請實現“全市通辦”,中心啟動“1234”便民服務行動。各法律服務機構目前正在深入開展“送溫暖、送法律、送服務”活動。
下一步,西安市司法行政系統將繼續深化“放管服”改革,堅持民意引領、創新領先,通堵點、疏痛點、消盲點,構建上下貫通、協同聯動的體制機制,打造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服務平臺,促進服務升級,提高服務質量,真正把好事辦好、實事辦實;繼續圍繞護航“十四運會”、“十項重點工作”和常態化疫情防控等中心工作,強化司法行政部門責任擔當,狠抓律師、公證、司法鑒定行業專項治理,為建設更高水平法治西安提供強有力的法治保障;繼續問計于民,聚焦群眾所需所盼,著力在司法行政工作和為民服務的精準化、多元化和靈活性上下功夫,加強督導檢查,補齊工作短板,為服務經濟社會發展,完成好新時代司法行政的使命任務提供堅強保障。(記者 艾莉)
本文原載于兵馬俑在線(www.matthewmidgley.com),轉載請保留本鏈接,敬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