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人口總量已達1295.29萬人 三年內或成為“北方人口第二城”
西安加速度
與2010年相比,西安人口增加448.51萬人,增長52.97%。
人口排位賽
在已公布的省市中,西安的增量排名全國第三,在北方城市中排名第一。
發展大趨勢
西北等地人口將持續流入,西安三年內或超越天津,成為“北方人口第二城”。
前瞻性規劃
統籌產業全域一體化布局,城市基建需超前規劃和全面提速,加強醫療、教育等民生保障。
5月19日,陜西省政府召開發布會,通報全省第七次人口普查主要數據情況。經普查,陜西省常住人口3952.9萬人,西安、渭南、咸陽、榆林排在前4位。與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的3732.74萬人相比,十年共增加220.16萬人,增長5.9%,年平均增長率為0.57%。
西安市作為我省人口第一大市,人口總量達1295.29萬人,比2010年增加448.51萬人,增長52.97%,占全省人口比重32.77%。得益于近年來西安經濟的快速發展和西安托管西咸新區,西安人才虹吸效應不斷顯現。
熱點問答
與2010年相比,11個市(區)人口占全省比重“三升八降”
我省人口發展變化有哪些特點?
一是人口數量平穩增長。過去10年間,我省人口實現了從3700萬到3900萬的跨越,人口總量增加了220多萬人。增速高于全國0.52個百分點,年均增速高于全國0.04個百分點,反映出近十年陜西人口發展較為穩定。
二是人口受教育水平明顯提高。每10萬人口中擁有的大學及以上受教育程度的人數是18397人。全省文盲率下降了0.99個百分點。
三是性別結構得到改善。普查結果表明,我省人口性別比為104.79,低于全國0.28,比2010年下降了2.13。分地區看,渭南、漢中、寶雞三地的人口性別比均在103以下。
四是少兒人口和老年人口數量持續增加。0-14歲少兒人口685.22萬人,占總人口比重17.33%,比2010年增加了136.28萬人,比重提高2.62個百分點。65歲以上人口526.66萬,比2010年增加了208.28萬人,占比提高4.79個百分點,我省老齡化程度加深。
五是勞動年齡人口素質顯著提升。從總量上看,全省16至59歲勞動年齡人口2472.76萬人,與2010年相比減少172.21萬人。從質量上看,勞動年齡人口素質顯著提高,16-59歲勞動年齡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達11.12年,比全國平均水平高0.37年,比2010年提高1.2年。
六是流動人口規模進一步擴大。普查結果表明,我省人戶分離人口占全省常住人口總量的33.56%,占比較2010年提高17.77個百分點,流動人口占全省常住人口總量的23.46%,提高10.23個百分點。
七是城鎮化水平進一步提高。10年間我省城鎮化率提高了16.96個百分點,比上一個10年的增幅又上升了3.52個百分點,比全國增幅高出2.75個百分點,城鎮化進程不斷加快。
我省人口區域分布有哪些變化?
分區域看,與2010年相比,關中、陜北、陜南三地人口占全省比重“兩升一降”。其中,關中地區提高了2.77個百分點,陜北地區提高了0.11個百分點,陜南地區下降了2.88個百分點。
分地區看,與2010年相比,11個市(區)人口占全省比重“三升八降”,占比提高的三個市分別是西安、榆林、楊凌,分別提高10.08個百分點、0.19個百分點、0.1個百分點,占比下降的八個市分別是咸陽、渭南、寶雞、商洛、漢中、安康、銅川、延安分別下降3.09個百分點、2.3個百分點、1.56個百分點、1.11個百分點、1.03個百分點、0.74個百分點、0.46個百分點、0.09個百分點。各市人口位次發生改變,榆林前進2位,延安前進1位。
我省的老齡化情況如何?
從結構看,老齡化程度不斷加深。十年來,我省60歲及以上人口的比重提高了6.35個百分點,增幅高于全國0.91個百分點。其中,65歲及以上人口的比重提高了4.79個百分點。分地區看,7個市(區)65歲及以上老年人口比重超過全省平均水平,其中,漢中、寶雞、渭南、咸陽等地的65歲及以上老年人口比重超過15%。
專家觀點
未來西安的發展,需要做好“老”和“小”的問題
西安人口邁入“千萬人口俱樂部”,是指城區常住人口1000萬以上的城市,它之所以受人關注,主要是因為在諸多生產要素中,人口是最基礎性的。人口的集聚程度越高,勞動力的供應越充足,消費市場就更廣闊,相應的城市能級會更高,意味著城市的發展前景更廣闊。人口總量及增量對于現代城市發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部分經濟學家來看:人口,是城市競爭的結果。這句話其實并不難理解,隨著我國城鎮化率的不斷提升,高等教育和高鐵的軟硬因素影響,現階段我國年輕人口、目標人口正在從偏遠地區向縣城、從縣城向城市、從三四線城市向省會城市、中心城市、城市群核心城市流動。省會城市大都擁有豐富優質的教育、醫療資源,同時相較于其他地級市可以提供更加廣泛行業的就業機會。
西安交通大學郝淵曉教授表示,從陜西省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主要數據來看,有這些主要特點:一是10年我省人口低速增長,年均增長0.57%;二是家庭戶規模繼續縮小,由十年前戶均人口3.22降為2.53,減少0.69人。提醒我們在人口政策,城鄉住房等方面,要加強前瞻性、戰略性研究,特別是務實性研究,制定反映新人口特點的政策,發揮人口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的作用,實現人口經濟社會的均衡協調發展。
西安理工大學扈文秀教授表示,西安這幾年基礎設施越來越完善,特別是地鐵線路日趨完善,交通出行、居住生活環境逐漸改善,吸引了不少人口流入。跟其他地方類似,未來需要關注的一方面是人口老齡化問題。經濟發展到一定程度人口紅利會逐步消失,未來養老壓力對年輕人、對家庭、對財政都會帶來比較大的負擔。未來西安的發展,需要做好“老和“小”的問題。提前考慮老齡化問題,同時解決大量的人口居住、生活和就業問題,除了發展高科技、硬科技,文化教育、文化產業之外,未來養老、醫療、服務業,包括兒童的入托入園等等,這些都需要配套產業,而且要提前規劃、加速發展。此外,金融行業發展,比如金融機構的數量,上市公司的數量,產業結構的數據。
萬聯證券投資顧問屈放表示,人口、人才是城市、產業、企業長期可持續發展的基礎,人口超千萬意味著機會和挑戰,人口超千萬對于西安來說達到了一個新高度。對此不妨辯證看待。結合國內其他大城市的經驗和歷程來看,一方面,能帶來吃住行和消費需求,能帶來投資機會和消費機會,帶來購買力,對推動經濟發展會有幫助。另一方面,人口越多,管理起來會有更多難度,可能在高峰期會有一定的上學、就醫等壓力,也會給高峰期交通出行、道路暢通帶來壓力,需要更高超的管理能力,根據不同群體的特點和需求針對性的對待?傊,需要提前準備或者規劃,需要提升管理能力,需要統籌人口和資源承載能力,提前準備,統籌兼顧。記者 黃濤
本文原載于兵馬俑在線(www.matthewmidgley.com),轉載請保留本鏈接,敬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