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DP綜合實力全國第八!西安高新區將全力建設絲路科學城
記者在6月2日西安市政府新聞辦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獲悉,今年是首批國家高新區的而立之年,西安高新區GDP從1991年0.65億元增長到2020年2410.08億元,綜合實力位居169個國家高新區第八。
GDP從0.65億元增長到2410.08億元
西安高新區管委會主任齊海兵介紹了西安高新區科技創新基礎優勢及未來發展愿景,今年是首批國家高新區的而立之年,西安高新區走出了一條內陸高新區依托創新驅動實現高質量發展的成功之路,GDP從1991年0.65億元增長到2020年2410.08億元,建成區經濟密度32億元/平方公里、畝均效益1022萬元,綜合實力位居169個國家高新區第八。
西安高新區科技創新基礎優勢明顯,率先構建了從研發到孵化、再到產業化的全鏈條式科創體系,聚集高等院校12所、科研院所49家,重點實驗室、工程技術中心等創新平臺311個,新型研發機構186家。企業研發費用GDP占比超6%,2020年完成技術合同交易額568.51億元。在全國最早建立“苗圃+孵化器+加速器+科技園區”全生命周期創業孵化體系,雙創載體達到164家,總面積超過1000萬平方米。累計注冊企業超過18萬家。擁有高企3182家、科技型中小企業2434家,均占全省1/3以上。培育瞪羚企業214家、獨角獸企業2家、上市企業54家。
培育形成以光電子信息、高端裝備、生物醫藥、新材料新能源等為支撐的現代產業體系,2020年電子信息產業規模達2732億元,躍升中西部第一;規上工業總產值2459.85億元,其中高技術制造業工業總產值1654.61億元,保持31.8%的高速增長。成功引進了美光、三星等高科技企業,設立境外離岸創新研發機構18個,累計引進世界500強企業和項目超過130家。2020年實現進出口總額2764.71億元,全省占比近80%。
西安高新區將貫徹“創新驅動發展示范區高質量發展先行區”的新使命新定位,按照陜西省建設“秦創原”創新驅動平臺和西安市加快創建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絲路科創中心的安排部署,打造“一核兩翼”萬億級生產力空間新布局!耙缓藘梢怼钡囊缓藶榻z路科學城片區,兩翼為北部都市創新片區、西南部智能制造片區,預計到2035年,三大片區經濟總規模將達到5萬億。
絲路科學城“十四五”末將承載1萬億經濟規模
絲路科學城片區,將是西安高新區“十四五”期間傾全區之力打造的重點區域,也是高新區邁向新征程的主陣地。西安高新區管委會副主任韓紅麗介紹,絲路科學城目標定位致力打造“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硬科技創新高地、彰顯中國氣韻的一帶一路國際科學交流中心、秦創原創新驅動平臺建設的樣板示范區和西安建設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的核心支點”,建設綠色智慧的未來理想城!6月15日,我們將舉行絲路科學城集中開工儀式暨誓師大會,集中開工27個項目,總投資1000億元,涉及新材料、新能源、電子信息和公共基礎設施等各個領域!
絲路科學城總規劃面積220平方公里,由中央創新區、生態文創區和硬科技產業區三個片區組成,聚集十個各具特色的產業組團,形成“一城三區十組團”的總體空間結構!耙怀恰奔唇z路科學城;“三區”即中央創新區、生態文創區、硬科技產業區;十個產業組團即科創金融、光電子、科教創新、生物醫藥綠色裝備、汽車產業、新能源新材料和智能制造、國際社區、生態文創、科學中心組團。
西安高新區按照“一年見雛形、三年出形象、五年成規模、十年立新城”的目標推進絲路科學城的建設。2021年,前海園、西安市第一醫院建成投用;2022年,永安渠商業街開街,區內基礎設施基本建成;2023年,比亞迪動力電池、法士特智能工廠、中科光電子、北斗產業創新中心等產業項目和大劇院、科技館、綠地貿易港等城市配套項目建成投用,科技新城形象初現。到“十四五”末,絲路科學城將聚集50萬人口,承載1萬億經濟規模;到2035年,聚集人口150萬,經濟規模突破3萬億,帶動西安高新區經濟總規模達到5萬億,成為西安市經濟發展的主引擎。記者 李婧
本文原載于兵馬俑在線(www.matthewmidgley.com),轉載請保留本鏈接,敬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