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文物探探探”第32期直播預告:想了解從古到今中國人學什么?這個直播別錯過!
正在進行的高考對于學子們來說,既是一次對階段性所學知識的檢驗,也是一次人生大考。
從呀呀學語到長大成人,教育的重要性人人皆知。那么在我國,學校是什么時候出現的?從科舉考試到現代教育,我國教育從古至今經歷了怎樣的演變?各個時代教育內容和特點有何不同?有沒有可能打通時空,把古人所學和今人所學做一次直觀比較?
沒錯,這樣的機會來了。6月9日下午,華商報文物報道融媒體傳播欄目“陜西文物探探探”將走進位于陜西師范大學長安校區的教育博物館,邀請該博物館館長惠剛老師作為主講嘉賓,結合大量教育文物為網友們現場解答以上問題。全程將進行網絡視頻直播。
據了解,陜西師范大學教育博物館是國內首座綜合性教育博物館,內設多個展館,總建筑面積23000平方米,展廳面積約7000平方米,展藏近萬件。第一筆建設資金由由著名慈善家、愛國人士何崇本先生資助;工程由著名建筑設計大師張錦秋院士主持設計,規模宏大、設施一流,庭院式建筑風格簡潔大氣、寧靜優雅,兼具中國傳統韻味和鮮明時代特征。
其中,中國教育館通過一個基本陳列(從庠序之學到現代學!袊鴮W校教育展)和三個專題展(陜甘寧邊區教育史料展、港澳臺地區教育史料展和教育教學用具專題展),展示了中華民族幾千年的教育發展史,F有各類教育文物展品2000余件,其中明朝萬歷年間北京國子監刻本的《十三經注疏》335卷,清同治六年酉陽州屬禮房刻本的《四書正本》19卷等都是存世不多的善本,彌足珍貴。
“看文物,訪遺跡;說文化,講故事。陜西文物探探探,看了一定有收獲!”
6月9日下午3時整,打開一直播app搜索關注“華商報社”,或者關注華商報新浪微博(也可在新浪微博搜索框輸入“陜西文物探探探”選擇“實時”),即可在線觀看。
歡迎網友在線互動交流,如您有問題咨詢專家,也可提前做好準備,直播過程中主持人將擇機請主講老師為您現場解答。
記者 馬虎振(陜西師范大學教育博物館供圖)
本文原載于兵馬俑在線(www.matthewmidgley.com),轉載請保留本鏈接,敬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