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醫生周洪海的心路歷程
醫生檔案:
周洪海,1989年出生,2016年在西安市精神衛生中心參加工作,現為婦女心理衛生一科醫師。
堅定信念立志從醫報效社會
周洪海在農村長大,從小就聽著長輩講著共產黨如何趕跑日本帝國主義、如何建立新中國、如何讓中國人民過上幸福的生活,如何讓中華民族屹立于世界東方。孩提時的他就堅定一個信念:去當兵,去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保家衛國,為祖國站崗,為人民放哨。
然而,理想與現實總是有很大的差距,因為視力,他與軍人擦肩而過了。直到最后,他想到了白求恩。
“我要當一名醫生,我要讓更多的病人得到救治,我要讓更多的孩子有一個健康的母親,我要讓每個人都有一個完整的家庭……”。直到現在,他對當時的情景記憶猶新。
無限寄托,帶著對醫學的滿懷憧憬和希望,2008年,他考入了濟寧醫學院精神衛生系本科,2013年,研究生考入了哈爾濱醫科大學精神衛生專業。
穿上這身大褂內心無比自豪
“凡大醫治病,必當安神定志,無欲無求,先發大慈惻隱之心,誓愿普救含靈之苦,若有疾厄來求救者,不得問其貴賤貧富,長幼研繭,怨親善友,華夷愚智,普同一等,皆如至親之想。亦不得瞻前顧后,自慮吉兇,護借身命……”
“這是我在濟寧醫學院學習時,我的一位老師講授了古代名醫孫思邈在《千金方》中的一段話,對我的觸動很大,也讓我必須時刻牢記職業賦予的神圣使命,恪守醫德,保持良好的學習習慣,持之以恒地鉆研專業知識,對患者的一視同仁,把治病救人放在第一位!
有了以先輩為榜樣的那股勁,讀研時在哈爾濱醫科大學第一醫院精神科規培的第一天,第一次穿上了潔白的大褂,擔負起救死扶傷的使命,周洪海的內心別提有多自豪了,但片刻之后,他感覺到了職責的神圣和擔子的沉重?吹侥敲炊嗵稍诓〈采系幕颊叩戎ゾ戎,他看在眼里,急在心上。
“老師鄔素萍從醫30年,她看出了我的心思,語重心長地對我說,‘小周,別急,當初我和你一樣,看到一個個生命的離去,心里有無限的懊悔,但是沒有辦法,我們只有不斷學習,多積累經驗,才能有更大的能力去幫助更多患者!
此事之后,周洪海就暗下決心:一定要不斷歷練,成為一名醫術高超的醫生,為更多的患者服務,為更多的病人留住年輕的生命。
可想而知,后來的他有多拼。
“那時候我住單身公寓,無牽無掛,醫院就成了我的家,只要沒有特殊情況,我就24小時在醫院,沒事就跟在醫生后面,無論什么患者,我都從頭至尾認真聽著老師的每一句話,學習老師給患者治療的每一個細節!
三年的時間一晃而過,他的醫技得到了質的飛躍,單獨值班,為患者治療一般的病癥已不在話下。
“記得有一位患者家屬曾眼含熱淚對我說,‘你救了我的愛人,也救了這個家,我一輩子也不會忘記你,是你給了他第二次生命’?吹竭@一幕,我第一次深切感受到自己職業的崇高,第一次明白了自己對于患者有多么重要,第一次被別人這樣夸獎,第一次感受到幫助別人是多么的快樂。我在心里暗下決心:無論如何,我一定把白大褂穿到我不能工作的那一天!
無私奉獻樂在其中做事無愧于心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2016年9月,周洪海正式入職西安市精神衛生中心婦女心理一科。四年來,他幫助、鼓勵和陪伴著每一位患者。在給予她們綜合治療的同時,幫助她們樹立信心,勇敢面對生活。
也許是耐心的傾聽,也許是委婉的問候,亦或是不經意的一個動作,都可能拉進與患者的距離,讓患者更愿意吐露她的心聲。在門診中的一幕他依然清晰記得。一個抑郁的青少年患者低頭不語,當問到有什么不舒服時,患者瞬間淚如泉涌。在后來的感謝信上,她這樣寫到:周醫生,從來就沒一個人跟我如此輕聲輕語地說話,包括我父母。
“在藺華利主任的推薦下,我學習了催眠治療。只要平時有時間,我會將臨床催眠合理運用于治療中,有一位早年喪父的創傷患者在幾次催眠治療后感慨道:周大夫,每次做完治療后都覺得自己很輕盈,每一次體驗都直擊心靈深處,謝謝您,我亦師、亦友的周醫生!
就是這樣,工作中的周洪海以身作則、勤勞樸實、任勞任怨、敢于承擔責任。雖然每天都很忙碌,但他樂此不疲。因為: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李俊英周洪海
本文原載于兵馬俑在線(www.matthewmidgley.com),轉載請保留本鏈接,敬謝!